
2025年电商平台行业现状:万亿市场巨变!中国电商巨头为何集体“砍掉”仅退款政策?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近年来,随着流量红利见顶、消费者需求分层以及监管政策趋严,行业竞争从粗放的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其中,售后服务政策成为平台博弈的焦点之一,“仅退款”服务便是典型代表。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5225亿元,同比增长7.2%,电子商务依然是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商行业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以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头部平台为主导,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快速崛起的多元化格局。
近年来,随着流量红利见顶、消费者需求分层以及监管政策趋严,行业竞争从粗放的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其中,售后服务政策成为平台博弈的焦点之一,“仅退款”服务便是典型代表。该服务最初由拼多多于2021年推出,旨在简化售后流程、提升消费者体验,随后被淘宝、京东等平台效仿,成为行业标配。然而,随着“薅羊毛”等滥用行为的涌现,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激化,平台开始重新审视政策平衡性。
2024年下半年起,淘宝、1688等平台陆续调整“仅退款”规则,通过引入商家体验分、优化申诉机制、加强异常行为识别等措施,试图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减少对商家的不合理干预。这一转变标志着行业进入从“流量为王”到“生态健康”的深度调整期。
据公开信息显示,从2024年8月开始,淘宝对≥4.8分的优质商家减少平台干预或取消售后干预。拼多多也上线新规,对于已发货的订单,如消费者提出仅退款申请,商家将获得36小时的自主处理时间,并有权合理拒绝退款请求,平台不再主动介入。但如果商家在36小时内未进行处理,系统将自动完成退款流程。
据报道,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源头厂货平台1688日前宣布,从3月下旬开始,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平台在处理商品品质问题的交易纠纷时,将根据账号诚信情况来判定,符合要求的将由平台出资补贴给买家,商家无需承担相关费用,补贴完成后,商品无需退回。其他的退款申请交由商家自主处理。
2025年3月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今年将着力优化监管方式方法,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自动跟价、全网最低价造成的内卷式竞争等突出问题将进行规范和治理,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电商平台对“仅退款”策略的优化,本质上是多方利益博弈与技术、政策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仅退款”初衷在于解决小额商品退货成本高、劣质商品维权难等问题,但在执行中逐渐异化。部分用户利用平台漏洞发起恶意退款,例如高频申请仅退款、寄回空包裹等,甚至形成“薅羊毛”产业链。商家因此承受货品损失与运营压力,部分中小商家被迫提价或降低品质,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有商家因价值1400元的洗衣机被不合理仅退款而遭受重创,此类极端案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争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9月实施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平台不得通过交易规则对商家施加不合理限制。这促使电商平台调整“一刀切”的仅退款政策,转而建立更精细化的评估体系。例如,淘宝将店铺综合体验分≥4.8分的商家纳入“白名单”,减少平台主动介入,而1688则通过金融兜底方式处理小额纠纷,降低商家负担。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平衡权益提供了新路径。淘宝升级异常行为识别模型,精准拦截高频恶意退款;拼多多完善内部打标机制,通过用户历史行为分析筛选高风险订单。此外,第三方质检与申诉通道的引入(如淘宝委托检测机构抽检争议商品),增强了规则执行的客观性,缓解了商家对平台偏袒消费者的不满。
头部平台逐渐意识到,过度倾斜消费者的政策可能损害供应链稳定性。商家迁移至私域流量或线下渠道的趋势(如义乌小商品商家转向独立站),倒逼平台重视营商环境优化。例如,天猫取消年费、1688全面取消仅退款,均旨在降低商家经营成本,巩固平台供给端优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电商平台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当前,电商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低价获客”转向“生态可持续”。仅退款政策的调整仅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折射出平台治理逻辑的深层变革——从短期流量争夺转向长期价值共创。消费者权益保障与商家利益保护的平衡,本质上是对“平台-用户-商家”三角关系的重新定义。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与政策框架的完善,电商平台正试图构建一个既能遏制投机行为、又能激励优质供给的良性循环体系。这一过程中,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探索(如1688聚焦B端供应链服务、抖音强化内容电商体验),或将重塑行业格局,推动中国电商从“规模红利”迈向“质量红利”时代。
人工智能将在售后纠纷处理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分析用户投诉内容、计算机视觉鉴定商品瑕疵、区块链记录物流信息,平台可构建全链路可信证据链。例如,淘宝升级的仅退款识别模型已能有效拦截寄回空包、假货退款等异常行为,未来结合用户信用评分与商家历史数据,或将实现“千人千面”的售后策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
针对不同品类、价格带与用户群体,平台将制定差异化的售后规则。例如,生鲜类商品因易腐特性可保留快速仅退款通道,而高单价商品需强制退货验货。此外,会员体系与信用体系的融合将成为趋势,高信用用户可享受更宽松的退款政策,而高频投诉用户则面临严格审核。这种分层不仅提升效率,也推动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向“服务敏感”升级。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的实施标志着监管从“包容审慎”转向“精准规范”。未来平台需在规则制定中兼顾合规性与灵活性,例如设立第三方仲裁机制、引入行业协会监督等。同时,保险与金融工具的运用(如1688通过平台基金兜底小额纠纷),可将风险从商家转移至专业机构,实现责任分担。
仅退款乱象的本质是低质供给与投机需求的共振。平台将通过数据反哺优化供给侧:利用消费者反馈指导商家选品、建立优质商家流量倾斜机制、严惩售假店铺。例如,淘宝对高体验分商家减少干预,实则激励其提升服务质量,而拼多多对“假一赔十”商品加强抽检,均在推动供给端良币驱逐劣币。
随着跨境电商业态成熟,仅退款规则需适应不同国家法律与文化差异。例如,东南亚市场对货到付款的依赖可能要求更灵活的本地化售后方案,而欧美市场对消费者权益的严格保护则需平台建立更高的合规标准。国内优化的风控模型与纠纷处理机制,可为出海业务提供底层能力支撑。
中国电商行业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仅退款政策的调整既是平台应对滥用挑战的即时反应,更是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未来,技术、政策与生态的协同进化将重塑竞争逻辑:一方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将推动治理精细化,使权益保障从“简单粗暴”转向“精准高效”;另一方面,监管框架的完善与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深化,要求平台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长远来看,健康的电商生态应实现三重价值统一:对消费者,提供透明、便捷的购物保障;对商家,构建公平、可持续的经营环境;对平台,形成合规、创新的增长模式。唯有如此,中国电商才能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持续领跑,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更强动能。
想要了解更多电商平台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2029年电商平台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报告根据电商平台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电商平台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电商平台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电商平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