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新业态新模式是中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近年来,中国初步构建了适应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框架,外贸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看经营主体,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企业累计在海外注册商标超3万个;今年已注册超6000家相关企业,其中前4月注册量同比增长173.24%。更多不具备传统外贸业务能力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一大批服务范围广、专业化程度高的新型外贸服务企业应运而生。
看业务范围,离岸贸易、保税维修成为发展新亮点。2020年,海南等地区开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试点工作。此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举措,进一步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离岸贸易。离岸贸易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水平显著提升,新型离岸贸易客户分类更加精准,产业链上下游持续畅通。保税维修成为货物贸易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打造检测维修中心、推进“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支持保税维修提质升级等政策措施相继落地,以飞机、大型设备、高端制造产品维修为代表的保税维修业务快速发展。
看平台载体,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覆盖所有省份及重点产业带,2024年进出口额占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的95%以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达到39个,分布在全国21个省份、38个城市;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达43个。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发展壮大,有力推动全国对外贸易发展。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63万亿元,占同期全部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比重升至6%,过去5年增长超过10倍。越来越多中小企业通过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卖全球”的潜力不断释放,“买全球”的优势持续发挥。在跨境电商的带动下,物流配送、电子支付、海外仓等配套服务加快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建设的海外仓已经超过2500个,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保税维修项目从2021年的约130个增加至目前的超280个,成为推动多地外贸发展的新增长点。
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利于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但也要看到,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地缘冲突加剧,航运成本大幅攀升,部分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增加了外贸物流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网络覆盖不足,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需提升。
面向未来, 还应继续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环境,聚焦发展难点、堵点、痛点,分类施策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持续创新发展。拓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服务专业的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鼓励引导多元主体建设海外仓,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监管。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带动作用。提升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水平,稳步推进离岸贸易发展。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支持数字产品和服务贸易。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物流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大力发展“丝路电商”。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