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严电商法”杀到超10万中国卖家受创
不久前,俄罗斯头部电商平台Ozon刚对中国卖家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如今国家层面又有新动作——一项旨在加强电商平台监管的法案已完成立法程序(签署通过)。对此,业内媒体犀利点评:这堪称“史上最严电商法规”。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新兴蓝海市场,俄罗斯近年来吸引了大批中国卖家。目前,这些卖家主要聚集在Ozon和Wildberries两大本土平台,仅Ozon一家的月活跃卖家数量就已突破10万。这意味着,至少10万中国卖家将直接受到该法案的影响。
那么,这项备受瞩目的法律,究竟对哪些关键内容作出了规定?它的颁布会给俄罗斯电商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本篇文章将带你一探究竟。
2024年底,俄罗斯政府办公厅提交了一份名为《平台经济法》(又名《电商平台法》)的草案。从其中的相关条文明显可以看到,一旦该法案落地,以后俄罗斯对电商市场的监管,必定会极大加强。
正因为如此,国内卖家一直关注着它的推动进程。上月底,悬在卖家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当地时间7月3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平台经济法》,该法案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生效时间从原定的2027年3月1日,提前到了2026年10月1日。
那么这项被俄罗斯媒体称为“数字大清洗”的法律,具体对电商平台,以及平台上的商家做了哪些要求?
身份认证要求:根据法律规定,所有卖家(含跨境卖家)必须通过俄罗斯政府数据库(如ЕСИА系统)完成强制实名认证,提交企业资质或个人身份文件。跨境卖家若无俄罗斯实体,需委托本地代理或授权代表办理手续。
商品信息披露要求:商品详情页必须公示卖家信息、许可证及标签状态。所有卖家需在商品详情页嵌入统一合格证书或合格声明登记册的官方链接。
商品销售限制要求:禁止销售违禁品(武器、毒品、盗版商品),且《贸易法》将明确要求下架未合规注册的膳食补充剂、农化品、医疗器械及无有效认证的商品
商品卡片审核义务:平台需承担商品卡的审核义务,包括通过国家登记系统核实合作伙伴信息;禁止发布卖家未注明其是否满足标记、认证或国家登记要求的商品卡;还需核查生物活性添加剂、农药和农用化学品、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国家登记情况。
合同签订要求:平台与合作伙伴(含提货点)的电子合同需包含责任划分、处罚程序、价格条件等,且支持在线签约。合同必须明确折扣分担机制(如卖家设定最低价时需主动同意折扣)。
合同变更通知要求:平台单方面修改合同(如变更责任措施、提高服务费、降低提货点佣金、更改商品验收存储配送等条件)时,需在修订生效前至少提前45个日历日向合同方发送电子通知。其他情况下,合同方需在合同变更前至少提前15个日历日通知。
争议解决要求:平台需组织庭前投诉审理系统,保障合作伙伴和提货点所有者能够使用该系统,且必须在投诉提交之日起15个日历日内对投诉作出回应。
价格监管要求:授权政府对商品最低价格实施保护性干预。平台与银行联名卡提供的专属折扣,需单独标明价格对比信息,以防止隐性价格操控。
卖家管理要求:平台禁止隐藏商品搜索过滤条件,不得隐瞒付费推广标识,且需确保交易纠纷在15个工作日内得到强制解决。
当《平台经济法》落地消息传来时,卖家群一下子炸锅了。从卖家角度来看,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合规成本上升。为了完成认证,卖家不仅要花费时间准备大量资料,部分跨境卖家甚至还需提供俄罗斯本地代理机构担保函及商品溯源链证明等额外材料,这无疑增加了经济成本。
二是黑灰操作卖家被淘汰。我们知道,俄乌冲突后,大批欧美、日韩等企业集体撤出,俄罗斯商品供应链遭受系统性冲击,留下万亿级市场缺口,意外造就了电商的繁荣。2024年,俄罗斯电商市场销售额增长41%,达到9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8154亿元)。
然而,市场疯狂增长的背后,假货、诈骗、售后纠纷等问题大量堆积。就拿假货的问题来说,不久前,俄罗斯Poizon公司区域总监德米特里·塞利霍夫(Dmitry Selikhov)援引公司内部研究数据指出,2025年上半年通过俄罗斯大型电商平台销售的时尚运动鞋和街头服饰中,有三分之一在实物检查时引发了真伪疑虑。
《平台经济法》恰似一把利刃,精准地刺向这些市场乱象。它对卖家身份穿透式的监管,将彻底斩断黑灰产的生存链条。那些依赖信息差、伪造资质、销售仿冒品的卖家,再难藏身于平台规则的灰色地带。
短期来看,俄罗斯这记重拳落下,必定会有大量的卖家扛不住退场。但长远来看,将推动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良性生态,为合规卖家创造更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监管风暴”并非只针对卖家,一直以“中间人”自居的电商平台也被卷入其中。
以往,在卖家与平台的关系中,平台通常处于强势地位,无论是涨佣金、罚款还是封店,卖家都鲜有话语权。但如今情况不同了,比如,法律实施后,平台若突然上涨佣金或变更服务内容,必须给出详细原因;平台的封店、罚款决定,卖家也可进行庭外上诉。对卖家而言,这是一种权益的回归与保障。
2026年10月1日,注定会成为俄罗斯电商行业的重要分水岭。在《平台经济法》的规范下,俄罗斯电商市场将告别过往的无序与混乱,朝着更健康、有序、公平的方向稳步迈进。
在美国,当地时间7月3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8月29日起暂停“小额豁免”政策(De Minimis)。在欧洲,前段时间,欧洲议会也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一项决议,即取消对价值低于150欧元的进口商品实施关税豁免。
而在俄罗斯,除了《平台经济法》之外,还在酝酿另一项法律,规范平台或“零工”经济工人,以及防止网络欺诈的措施。
越南终结“零门槛入驻”,要求外国卖家提供领事认证文件,同步取消小额进口免税政策,打击逃税。巴基斯坦要求电商平台需代扣卖家18%销售税,并对亚马逊、Temu等平台征收5%数字服务税。
泰国在2024年便宣布了对跨境电商卖家征收7%增值税,外国电商平台在泰国注册法人实体等政策。不久前又放出风声,拟针对“高影响力平台”制定新法规,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市场管理。
根据Metric的数据,Shopee、TikTok Shop、Lazada和Tiki这四大平台今年前六个月的交易额达到202.3万亿越南盾,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2%以上。不过,报告指出,产生订单的店铺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比2024年上半年减少了8万家,比2024年下半年减少了5.5万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跨境卖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合规挑战与战略转型压力。 全球监管越收越紧,过去依赖政策红利(如小额免税)和粗放经营的模式已难以为继。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快速适应并主动拥抱这一新常态。
合规为先:主动拥抱各国新规,将合规成本纳入核心财务模型,优化供应链(如海外仓)以应对税费变化。
品牌突围:放弃纯低价策略,转向产品设计、品质与创新,打造品牌溢价,以覆盖合规成本并建立护城河。
深耕本地化:深入理解目标市场法规与需求,建立本地化运营/合规能力,并分散风险,探索新兴市场机会。
简而言之,强监管时代重塑了游戏规则。中国卖家唯有将合规内化为核心竞争力,加速向品牌化、精细化、本地化转型,方能在全球电商格局重构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挑战,也是淘汰低效产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契机。
1.俄罗斯电商迎“史上最严监管”!卖家、平台、消费者必看应对指南.JOYB2B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