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武进探索“电商流+短剧流”深度融合
微短剧《萌宝》将于7月中下旬在红果APP上线,目前正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紧张拍摄中,这是杭州独立制片人Nico今年完成的第13部微短剧。为何将“开机地”定在西太湖?她的回答是:“西太湖天然‘置景’资源丰富,周边服化道配套完善,每人每天90元的拍摄成本也极具吸引力。”
上半年,微短剧热度持续攀升,延续去年火爆态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占整体网民的52.4%。
今年5月底,《武进区微短剧产业专项政策(试行)》发布,10条扶持政策涵盖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推广、产业链培育等全流程。“依托西太湖的自然禀赋与影视基地资源,武进致力于打造微短剧创作的‘灵感源’、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市场拓展的‘出发地’,建设长三角微短剧友好城市。”武进区委常委、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徐俊展望深远。
6月12日,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剧《真探·一九三八》在西太湖开机。该剧由武汉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出品,聚焦1938年武汉保卫战,以年轻化视角多维呈现抗战史诗。年初,导演组多地勘景,最终选定西太湖。“西太湖地理位置优越,其精心构建的全景式历史风貌空间,精准契合创作需求。”导演“麦克峰”表示。9月3日,这部微短剧将以青春化表达,在方寸荧屏呈现厚重红色记忆,献礼伟大胜利。
如何借微短剧“引流”?武进设立5000万元专项基金,全力构建“创作—落地—拍摄—发行—推广”全周期扶持体系,从项目、新业态、文旅联动等多维度发力:新建设(改建、扩建)投资超500万元的文化产业项目,最高奖200万元;改造电商直播基地最高补贴100万元,鼓励盘活闲置资源布局新业态;支持拍摄联动文旅场景,开展特色活动或更新消费场景,单部作品最高奖20万元,推动“影视流量”变“文旅留量”;武进区文旅部门推出“武享拍”计划,西太湖碧波、14公里黄金水岸线等景区免费开放;花博园园林、雅集园艺术群落、国际人才公寓、现代办公等稀缺场景创新实行单次收费无限转场拍摄。
同时,西太湖配套烯望家园微短剧生活基地、西太湖影视公寓,为剧组提供生活服务。出版发行方面,对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的精品微短剧,最高奖励50万元。
政策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区位优势虹吸长三角“流量”市场,武进探寻流量密码与产业繁荣的双赢路径,其“追风”足音,正是进军“流量”产业的最强音。
江苏星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去年注册落地西太湖,杭州制片人张旭萍任法定代表人。2020年,深谙流量之道的张旭萍于微短剧爆发前入局,创新性地将电商嵌入微短剧,电商流、短剧流在场景中深度融合,形成“双流”闭环,获得高效创收。“用沉浸式现场直播带货,微短剧‘所见即所买’模式,将观众兴趣即时转化为消费,极大缩短种草链路。”张旭萍解释说。
打破“流量”与“留量”壁垒,贯通娱乐消费通道,实现“双流”合一,西太湖为内容变现开辟高效路径。星渊文化的“如鱼得水”,正是植根于西太湖深厚的电商沃土。
2011年,西太湖布局电商产业。十多年深耕,产业园集聚阿里巴巴国际站、一达通、嗨购等300余家电商企业,2024年实现电商营收80亿元。优渥的电商生态为微短剧产业融合提供多重资源与良好基础,通过发挥“影视创作×电商联动”的乘数效应,衍生电商产业成为未来微短剧主要爆发点。
手握3000多个品牌运营资源的星渊文化,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培养带货主播,突破传统制片模式,聚焦人群消费“画像”,精准匹配电商带货人,由消费者票选剧情走向,最终更新带货内容。如今,在园区支持下,星渊文化全新装修的意式总裁室、选角套间、女主定妆室等加紧施工,将于7月底完工,西太湖将迎来首个前沿微短剧空间造型。
竖屏既是大势,西太湖乘势推进。去年年初,园区启动“内容—流量—电商”全产业链融合,打造微短剧集聚区,引入7家微短剧制作及平台服务公司,引导区内电商企业与微短剧公司联手,打通短剧流与电商流的“堰塞”,实现“双流”并进。
手握“电商流+短剧流”融合王牌,武进不满足于“入局”,更志在“破局”——以“双流”开启新格局,全力攀登“产业之巅”。
“去年以来,微短剧付费模式生变,免费短剧、平台精品短剧崛起。”常州西太湖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蒋俊舟分析,付费点播短剧,单位时间付费超过电影的现象逐步扭转,短剧盈利必须摆脱单一内容付费模式,向更深层次探索。一夜暴富难求,但可持续流量可期。短剧的流量除了作用于内容,也可作用于服装道具、演艺人员和平台分发账号,短剧流量将在品牌植入、演艺电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常州西太湖影视基地的存在,成为制片方综合考量的依据。作为省级影视基地,西太湖影视基地拥有6个专业影棚、5万平方米民国实景,加之区域无限转场的天然“置景”,增效或许仅需一次明智选择。“为更好引流,我们联动全市,整合咖啡馆、商场、酒店等超300个场景。”常州西太湖影视基地副总经理张涛介绍,除实景拍摄,专业虚拟摄影棚可满足多元需求,群众演员、影视器材租赁配套齐全。
各方面优势显著,西太湖“虹吸效应”开始显现。去年的爆款短剧《觅渡》《爱上特种兵》在此拍摄,基地全年吸引剧组40余个、游客5万余人;首创成立“城市影视外拍场景联盟”,累计签约近400家单位。
微短剧风口来临,西太湖敏锐捕捉其“内容即广告、流量即销量”的电商基因。蒋俊舟分析说,微短剧八成产值来自投流,其价值远超影视本身。从电商视角看,微短剧制作费相当于传统广告片成本,投流费即广告播出成本,传播效果取决于内容与投流水平。从影视营收看,点播、会员充值等付费行为是“一消”,旨在降低付费门槛、建立信任;商品植入、直播购买等“二消”提升用户价值,实现项目整体收益。“微短剧已形成版权、制作、分销、投流、电商等环节清晰的产业链,垂直领域不断细分,银发微短剧、直播微短剧等电商资本正成投资主流。”蒋俊舟说。
在虚实交融的流量时代,西太湖正以坚实的产业底盘与清醒的发展逻辑,书写“小屏大戏”的可持续篇章。
输入店铺信息,获取专业全方面分析
* 您的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